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3 posters
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能掌握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片面的、零碎的,就像井中的青蛙不能看到全部的天。实际上,它连自身所处的一小片水也不能准确了解。对未知宇宙的探索,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只不过有时候不那么急迫罢了。而对已知世界的认识,也应该是一条不断走下去的路。
在写一张卷子的时候,总有一些掌握的题出了错误,该得到的分数却没有得到。一个原因便是惦念着后面的空白从而在状态上分了神。而人类的发展史又何不是如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这些命题被当作正确的足有百千年之久,只因为人们把注意力投在了其他方面。而现在又是如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光速不变……总是有这样权威的话听上去仿佛并无不妥,那千百年之后会不会再被推翻呢?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改变人的认知,但科学难道是建立在人的认知上而不是客观真理上的吗?很多人尝试给出科学的定义,而我就认为科学是解释宇宙间一切的存在的工具。我们通过追求科学所获得的一切,可以称为知识。人类总是在追求知识,而对科学的探索只不过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科学本身不应该是一种手段,而科学的思想:推翻旧权威而建立新秩序,应该称为方法。我们如今在做的,如果不是为了探索的诚挚而是为了功利,那是否应该称为舍本逐末呢?很多人问,功利和诚挚怎么区分?我的答案是:附加物带来的是功利,事物本身带来的是诚挚;把科学当成方法为功利,把科学当成目的为诚挚;动机是为了探索事物途中的收获叫功利,动机是探索事物本身叫诚挚。诚挚是人的朴素感情在繁杂社会中的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沦为梦想,成为幻想的代名词,而功利反倒成为现实的代名词。我们说: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这是正确的,是贴近生活的,是符合“此山中”的人类的。空谈要误事,实践出真知。出的是真知吗?理论一定需要实际结果支持吗?好像是对的啊,好像并无不妥啊!
一些表面上对的结论,实际上是错的。这是自然科学告诉我的。一些表面上错的理论,实际上就是错的。这是人文科学教导我的,跟随着前人的步伐,我们在山间探索与研究,而始终提醒我的指导思想是:黑与白是相对的,而灰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永远不要相信什么一定是正确的,当屋子里的蜡炬被点燃,光芒盈满的时候,你可以相信屋子是光明的,但当蜡烛熄灭,一切归于黑暗时,你或许应该相信屋子是黑暗的。逻辑出了错误,是理论上的问题,而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忽略,人有感情,能够理解表面上的谬误并从中寻找到正确,这是人之所以超越机器的原因。人在物质上是落后的,却在意识上是先进的,这是人类的荣幸,是科学的曙光。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或超越物质,这决定了人的发展有其局限,人类不能作为人类走出这座认知与客观世界构成的大山。
人类这个种群,全部可以称为盲人,心向看不见的宇宙的盲人。然而,他们至今仍未能明晰他们面前那头大象的一切奥秘。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盲人或许可以真正放眼宇宙,放眼山外的世界。然而,一切进步不能改变我们是这座山中的人类这一事实,我们仍应投身剖析大象的本质这一永恒的事业。
直升文 窦文韬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能掌握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片面的、零碎的,就像井中的青蛙不能看到全部的天。实际上,它连自身所处的一小片水也不能准确了解。对未知宇宙的探索,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只不过有时候不那么急迫罢了。而对已知世界的认识,也应该是一条不断走下去的路。
在写一张卷子的时候,总有一些掌握的题出了错误,该得到的分数却没有得到。一个原因便是惦念着后面的空白从而在状态上分了神。而人类的发展史又何不是如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这些命题被当作正确的足有百千年之久,只因为人们把注意力投在了其他方面。而现在又是如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光速不变……总是有这样权威的话听上去仿佛并无不妥,那千百年之后会不会再被推翻呢?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改变人的认知,但科学难道是建立在人的认知上而不是客观真理上的吗?很多人尝试给出科学的定义,而我就认为科学是解释宇宙间一切的存在的工具。我们通过追求科学所获得的一切,可以称为知识。人类总是在追求知识,而对科学的探索只不过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科学本身不应该是一种手段,而科学的思想:推翻旧权威而建立新秩序,应该称为方法。我们如今在做的,如果不是为了探索的诚挚而是为了功利,那是否应该称为舍本逐末呢?很多人问,功利和诚挚怎么区分?我的答案是:附加物带来的是功利,事物本身带来的是诚挚;把科学当成方法为功利,把科学当成目的为诚挚;动机是为了探索事物途中的收获叫功利,动机是探索事物本身叫诚挚。诚挚是人的朴素感情在繁杂社会中的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沦为梦想,成为幻想的代名词,而功利反倒成为现实的代名词。我们说: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这是正确的,是贴近生活的,是符合“此山中”的人类的。空谈要误事,实践出真知。出的是真知吗?理论一定需要实际结果支持吗?好像是对的啊,好像并无不妥啊!
一些表面上对的结论,实际上是错的。这是自然科学告诉我的。一些表面上错的理论,实际上就是错的。这是人文科学教导我的,跟随着前人的步伐,我们在山间探索与研究,而始终提醒我的指导思想是:黑与白是相对的,而灰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永远不要相信什么一定是正确的,当屋子里的蜡炬被点燃,光芒盈满的时候,你可以相信屋子是光明的,但当蜡烛熄灭,一切归于黑暗时,你或许应该相信屋子是黑暗的。逻辑出了错误,是理论上的问题,而在人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忽略,人有感情,能够理解表面上的谬误并从中寻找到正确,这是人之所以超越机器的原因。人在物质上是落后的,却在意识上是先进的,这是人类的荣幸,是科学的曙光。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或超越物质,这决定了人的发展有其局限,人类不能作为人类走出这座认知与客观世界构成的大山。
人类这个种群,全部可以称为盲人,心向看不见的宇宙的盲人。然而,他们至今仍未能明晰他们面前那头大象的一切奥秘。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盲人或许可以真正放眼宇宙,放眼山外的世界。然而,一切进步不能改变我们是这座山中的人类这一事实,我们仍应投身剖析大象的本质这一永恒的事业。
直升文 窦文韬
20120114_窦文韬- 帖子数 : 18
注册日期 : 13-02-27
回复: 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声明,我很喜欢窦文韬!活得真诚、纯粹,思考力和幻想力超发达!可爱!但是亲爱的窦文韬,请你解说一下以下文字:“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改变人的认知,但科学难道是建立在人的认知上而不是客观真理上的吗?很多人尝试给出科学的定义,而我就认为科学是解释宇宙间一切的存在的工具。我们通过追求科学所获得的一切,可以称为知识。人类总是在追求知识,而对科学的探索只不过是获得知识的途径。科学本身不应该是一种手段,而科学的思想:推翻旧权威而建立新秩序,应该称为方法。我们如今在做的,如果不是为了探索的诚挚而是为了功利,那是否应该称为舍本逐末呢?”你说说,这段文字中多少个观点?多少个层次?谁能看明白?(用不太长的时间)。读者没有太多时间,文字要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方能更好传播。恕我直言。
沈静老师- 帖子数 : 92
注册日期 : 13-03-08
回复: 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拆开来看,不乏警句真知。但是,连成一片,让人摸不着头脑。内容太丰富而层次不清楚。亲爱的文韬,你在考验我们的阅读能力,还是在挑战我们的阅读耐心?请原谅我在这里无法把你当成深不可测的哲学家来敬佩。我还是以普通读者快速获取信息和寻找阅读兴趣的心理来要求你的写作。一篇文章,写清楚一个问题,逻辑清晰,层次鲜明,阐述充分,还是最基本要求。你这些活跃的想法,拆分一下,至少可以分成十篇议论文来写!
沈静老师- 帖子数 : 92
注册日期 : 13-03-08
回复: 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补充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来谈到人类思维局限的问题,很好。分层次写清楚这个话题就好。不要推出太多自创的概念、判断和问题,一个就够。能论述清楚就不错。
沈静老师- 帖子数 : 92
注册日期 : 13-03-08
回复: 窦文韬随笔《只缘身在此山中》
哦,真的是,这篇文章只是归纳总结了思维的结果,对于这些想法的来源思考和论证过程都略去了,像是在摆结论,却缺乏逻辑性。这充其量是篇日记而已。唉,真的是自己在给自己做总结,都没有顾及读者的感受...得改!
20120114_窦文韬- 帖子数 : 18
注册日期 : 13-02-2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