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墙》
3 posters
【课堂作文】——《墙》
墙
当我每每路过那面墙,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洁白干净的墙面,感受着墙前面那一树嫩粉色的花。微风吹过,我总是能感受到花瓣拂在我的头上,像那面墙在向我致敬。
那面墙是一户人家的,我总是见不到它真正的主人。只能偶尔瞥见一只虎皮花色的猫从栅栏处钻出,也可以看见麻雀在树上落下。我所能见的,只是搁置在栅栏后给野猫的猫粮,以及一直靠边放置的小圆凳和花盆里不知名的野花。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堵墙。
我曾经沿着很多堵不同的墙面走过,每一堵墙,其实都像一位收录员,收录着每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与内涵,记录着每一个地域特有的情感与思想。
所以,我总是喜欢站在或高或低的墙面下——细心地用手抚摸、感受,美约其名——“读墙”。
当我漫步走过英国伦敦的街头,撑着伞,我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湿度。它的墙面总是灰白色的,有些是切割的石块组成的,就像伦敦永远阴霾的天气,那样的朦胧与忧郁,沉淀着英国独有的文化特色。
这堵墙,福尔摩斯可能借它寻找过所需的线索,莎士比亚、王尔德、狄更斯、萧伯纳等名人曾经沿着它走过,思考着人生的最终谜题,奥黛丽赫本的黑色裙摆曾经扫过它,戴安娜王妃大婚时所散出的花瓣曾经粘在它的身上。
这堵墙,也许见过喧嚣的人群、也陪伴过孤独的诗人,它被流浪汉所依靠,也曾经被名人的手指碰触。
暗色的、不显露的墙,恰好是英国繁华与衰落的见证,无论英国的社会如何变迁,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不言、不语。
我也曾经快步略过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街头,这个自由与热情的城市,仿佛所有的墙面,也沾染了阳光的气息。
大片色彩各异的涂鸦喷绘占据了整个古老的墙面,蓝色与红色、黄色与粉色,紫色、白色黑色······无数的颜色交织碰撞、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妙不可言的美感。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展露在墙上的。它将丑恶与美丽全部记录在案:我看见过鲜红色的文字以及大大的惊叹号,我也见过宁静而美丽的夜空。丁丁与他的狗“白雪”沿墙跑过,剪刀手爱德华的头像静静地凝视着路人,巨大的黑色蜘蛛沿墙面攀爬······
藏匿于城中的多个红灯区、古老的沿街房屋、穿城而过的运河上,不同肤色、打扮各异的路人······阿姆斯特丹的墙面无疑是最为直白诚实的记录者,将一切颜色汇入墙面,它的开放、它的繁华,都一一贴上标签、整理在案。
当我游览欧洲,回到我的故乡、我生长死亡的地方,我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墙面上。
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当做核心精神的文化古城,拥有着无上的光荣,也经历过民族苦难的古都,它的墙面应该是大气的、包容万物的。
然而我看到的是什么?
是墙面上的伤痕。
无数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纸张压满了整张墙面,一眼扫过,上面总是有着“水泥”、“包治百病”、“征婚”、“办证”的字眼。一张压着另一张,密密匝匝的布满了墙面,刺眼的黑色书写着一长串电话号码······而也有管理人员用漆涂掉这些东西,但深灰色的色块就像一大块布丁,可怜巴巴地缝在墙上。
不堪入目。
不同于伦敦的深灰,有别于阿姆斯特丹的缤纷,北京的墙面,简直是无法示人的。
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想说:墙面是城市的精神。
以小窥大,墙其实反映的是城市居住者的精神世界。
我们天天走过一堵又一堵的墙面,荷兰人往上涂抹了自己的色彩,英国人绅士地保持了它的纯净,而北京人,往上面“啪”地贴了一张虚假广告。
细微之处方能体现其成败。我只能低着头,选择视而不见那墙上的伤痕。
如果需要美化墙面,那么请先净化我们的心灵。处于如此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中,北京的繁华好像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浮躁与庸俗,日复一日的工作充满了人们的整个生活,谁都没有试图放慢脚步,去关注身边发生的那些细微而美好的改变,同样也没有人发现——我们的墙面是如此的丑陋不堪。喧闹繁华的城市与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所对比的,恰恰是北京人精神上的空缺与贫瘠,甚至是丑陋,亦如我们难以入眼的墙面。
所以,请暂停手中的工作,尝试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它从沙漠变成森林,从荒地变为草原,也许,当那天到来时,我们的墙面、北京的墙面,才能真真正正变得赏心悦目,真正可以配得上政府硬要规定的“北京精神”吧!
此时此刻,我对着这面纯净洁白的墙面,静静地,静静地。
当我每每路过那面墙,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洁白干净的墙面,感受着墙前面那一树嫩粉色的花。微风吹过,我总是能感受到花瓣拂在我的头上,像那面墙在向我致敬。
那面墙是一户人家的,我总是见不到它真正的主人。只能偶尔瞥见一只虎皮花色的猫从栅栏处钻出,也可以看见麻雀在树上落下。我所能见的,只是搁置在栅栏后给野猫的猫粮,以及一直靠边放置的小圆凳和花盆里不知名的野花。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堵墙。
我曾经沿着很多堵不同的墙面走过,每一堵墙,其实都像一位收录员,收录着每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与内涵,记录着每一个地域特有的情感与思想。
所以,我总是喜欢站在或高或低的墙面下——细心地用手抚摸、感受,美约其名——“读墙”。
当我漫步走过英国伦敦的街头,撑着伞,我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湿度。它的墙面总是灰白色的,有些是切割的石块组成的,就像伦敦永远阴霾的天气,那样的朦胧与忧郁,沉淀着英国独有的文化特色。
这堵墙,福尔摩斯可能借它寻找过所需的线索,莎士比亚、王尔德、狄更斯、萧伯纳等名人曾经沿着它走过,思考着人生的最终谜题,奥黛丽赫本的黑色裙摆曾经扫过它,戴安娜王妃大婚时所散出的花瓣曾经粘在它的身上。
这堵墙,也许见过喧嚣的人群、也陪伴过孤独的诗人,它被流浪汉所依靠,也曾经被名人的手指碰触。
暗色的、不显露的墙,恰好是英国繁华与衰落的见证,无论英国的社会如何变迁,它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不言、不语。
我也曾经快步略过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街头,这个自由与热情的城市,仿佛所有的墙面,也沾染了阳光的气息。
大片色彩各异的涂鸦喷绘占据了整个古老的墙面,蓝色与红色、黄色与粉色,紫色、白色黑色······无数的颜色交织碰撞、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妙不可言的美感。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展露在墙上的。它将丑恶与美丽全部记录在案:我看见过鲜红色的文字以及大大的惊叹号,我也见过宁静而美丽的夜空。丁丁与他的狗“白雪”沿墙跑过,剪刀手爱德华的头像静静地凝视着路人,巨大的黑色蜘蛛沿墙面攀爬······
藏匿于城中的多个红灯区、古老的沿街房屋、穿城而过的运河上,不同肤色、打扮各异的路人······阿姆斯特丹的墙面无疑是最为直白诚实的记录者,将一切颜色汇入墙面,它的开放、它的繁华,都一一贴上标签、整理在案。
当我游览欧洲,回到我的故乡、我生长死亡的地方,我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墙面上。
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当做核心精神的文化古城,拥有着无上的光荣,也经历过民族苦难的古都,它的墙面应该是大气的、包容万物的。
然而我看到的是什么?
是墙面上的伤痕。
无数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纸张压满了整张墙面,一眼扫过,上面总是有着“水泥”、“包治百病”、“征婚”、“办证”的字眼。一张压着另一张,密密匝匝的布满了墙面,刺眼的黑色书写着一长串电话号码······而也有管理人员用漆涂掉这些东西,但深灰色的色块就像一大块布丁,可怜巴巴地缝在墙上。
不堪入目。
不同于伦敦的深灰,有别于阿姆斯特丹的缤纷,北京的墙面,简直是无法示人的。
有人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我想说:墙面是城市的精神。
以小窥大,墙其实反映的是城市居住者的精神世界。
我们天天走过一堵又一堵的墙面,荷兰人往上涂抹了自己的色彩,英国人绅士地保持了它的纯净,而北京人,往上面“啪”地贴了一张虚假广告。
细微之处方能体现其成败。我只能低着头,选择视而不见那墙上的伤痕。
如果需要美化墙面,那么请先净化我们的心灵。处于如此高速发展的城市之中,北京的繁华好像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浮躁与庸俗,日复一日的工作充满了人们的整个生活,谁都没有试图放慢脚步,去关注身边发生的那些细微而美好的改变,同样也没有人发现——我们的墙面是如此的丑陋不堪。喧闹繁华的城市与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所对比的,恰恰是北京人精神上的空缺与贫瘠,甚至是丑陋,亦如我们难以入眼的墙面。
所以,请暂停手中的工作,尝试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它从沙漠变成森林,从荒地变为草原,也许,当那天到来时,我们的墙面、北京的墙面,才能真真正正变得赏心悦目,真正可以配得上政府硬要规定的“北京精神”吧!
此时此刻,我对着这面纯净洁白的墙面,静静地,静静地。
李雨珊.-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3-02-28
回复: 【课堂作文】——《墙》
这是受了某些人还是某些写作风格的毒害...吗...李雨珊. 写道:咱俩一直都是这种结尾的爱好者啊。。。
其实我想到了你写筷子那篇的结尾感觉有些刻意地结成这个样子...虽然还是挺
杨一尘- 帖子数 : 28
注册日期 : 13-02-28
回复: 【课堂作文】——《墙》
雨珊善于为文,不仅在文笔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情怀越来越大气。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眼光锐利而心灵真诚。
此文很长,可改写为2-3篇文章。
此文很长,可改写为2-3篇文章。
沈静老师- 帖子数 : 92
注册日期 : 13-03-08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