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月亮》 秦雨菲~~~~
2 posters
《去看月亮》 秦雨菲~~~~
去看月亮
小时候,常常听奶奶将月亮上的故事,于是我知道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捣药的玉兔;妈妈教我唐诗中的句子,于是我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是,月亮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晴朗的夏的傍晚,在浓密的绿的树荫下,人们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我便坐在一旁安静地望着那遥远的深邃的夜空。那种蓝,沉而厚,比湖底的水的颜色还要深,还要透澈;白玉般皎洁而美丽的月,仿若仙子,洒下明亮的光芒,轻揉着笼罩着大地。那是怎样一个神秘而沉静的国度呢?那是一位怎样美丽的月光仙子呢?我总觉得,真正的月亮,比故事中的还要美。去看月亮,去看看心中那个美好而纯净的世界,便成为了我的最初的梦想。
后来,我第一次在课本上看见了真正的月亮。记得图片大概是宇航员在招手,美国国旗在身后飘扬,后面是坑坑洼洼的洞,和贫瘠荒芜的山。然而我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月亮的表面,因为老师正在向我们讲述着人类登上月球的故事,讲述着人类这历史性的跨越——“他正在迈出这一个人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我心中也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去看月球,成为了我的又一个梦想。
我就这样接触了真正的月球,出奇的平静、自然,没有丝毫的疑惑,也没有意识到想去看的月亮和想去看的月球不过是一回事。然而,这个小疏忽迟早会被发现的。
第一次离开家的夜晚,便几乎一夜未眠。淡黄色的月光映着婆娑的树影,轻轻地,在窗前洒了一地。低头抬头间,心中竟涌出似曾相识的感动,仿佛看见了窗前明月中的故乡。然而,我突然间想起课本上讲过月亮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去看月亮?为什么去看月亮呢?因为人类对真理的执着与向宇宙无止境的探寻;看见了什么呢?坑坑洼洼的洞,贫瘠荒芜的山;想去看什么呢?对于科学家而言,去看月亮;对于我而言,不过是要去看虚无的幻想。月亮不过是千千万万的行星中的一个,当我们面对这真实的沉甸甸的巨型石球时,月光的纯洁品质、月亮的美好传说,刹那间,都化空无。
月亮与月球难道不能同时存在么?嫦娥、阿尔忒弥斯永远不能与宇航员见面么?琼楼玉宇的广寒宫注定要化作烟土尘埃么?
有人说,神话的产生乃是古时民智未开,人们面对雷电、地震、洪水、日蚀等自然现象时,不免心生恐惧,进而幻化出鬼神之说。所以说,神是人自己造出来的。如今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人类在对自然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彻底理解了这些现象的本质,过去的“迷信”自然而然的也就消除了。然而,多少伟大的科学巨人们却也是上帝的忠诚的子民。因主张日心说而被迫害的伽利略,被奉为进化论的开山师的达尔文,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牛顿,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上的造诣和成就迄今无人所及,但科学并没有使他们背离神,而是加深了他们对神的崇敬。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于是未知的世界永无边境,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一切,永远不可能对所有现象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神,或许从没有见过,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不然,神这个概念又怎么会存在于我们心中呢?
我们已看见了太阳系中月球的面貌,然而,这并不是“去看”的最终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事情,并不是去看,便能看见,甚至永远都不能看透。我们知道月球的光来自太阳光,可是光芒的源头,又在何处呢?
2013.4.21 秦雨菲
小时候,常常听奶奶将月亮上的故事,于是我知道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捣药的玉兔;妈妈教我唐诗中的句子,于是我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是,月亮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晴朗的夏的傍晚,在浓密的绿的树荫下,人们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我便坐在一旁安静地望着那遥远的深邃的夜空。那种蓝,沉而厚,比湖底的水的颜色还要深,还要透澈;白玉般皎洁而美丽的月,仿若仙子,洒下明亮的光芒,轻揉着笼罩着大地。那是怎样一个神秘而沉静的国度呢?那是一位怎样美丽的月光仙子呢?我总觉得,真正的月亮,比故事中的还要美。去看月亮,去看看心中那个美好而纯净的世界,便成为了我的最初的梦想。
后来,我第一次在课本上看见了真正的月亮。记得图片大概是宇航员在招手,美国国旗在身后飘扬,后面是坑坑洼洼的洞,和贫瘠荒芜的山。然而我并未意识到这就是月亮的表面,因为老师正在向我们讲述着人类登上月球的故事,讲述着人类这历史性的跨越——“他正在迈出这一个人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我心中也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去看月球,成为了我的又一个梦想。
我就这样接触了真正的月球,出奇的平静、自然,没有丝毫的疑惑,也没有意识到想去看的月亮和想去看的月球不过是一回事。然而,这个小疏忽迟早会被发现的。
第一次离开家的夜晚,便几乎一夜未眠。淡黄色的月光映着婆娑的树影,轻轻地,在窗前洒了一地。低头抬头间,心中竟涌出似曾相识的感动,仿佛看见了窗前明月中的故乡。然而,我突然间想起课本上讲过月亮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去看月亮?为什么去看月亮呢?因为人类对真理的执着与向宇宙无止境的探寻;看见了什么呢?坑坑洼洼的洞,贫瘠荒芜的山;想去看什么呢?对于科学家而言,去看月亮;对于我而言,不过是要去看虚无的幻想。月亮不过是千千万万的行星中的一个,当我们面对这真实的沉甸甸的巨型石球时,月光的纯洁品质、月亮的美好传说,刹那间,都化空无。
月亮与月球难道不能同时存在么?嫦娥、阿尔忒弥斯永远不能与宇航员见面么?琼楼玉宇的广寒宫注定要化作烟土尘埃么?
有人说,神话的产生乃是古时民智未开,人们面对雷电、地震、洪水、日蚀等自然现象时,不免心生恐惧,进而幻化出鬼神之说。所以说,神是人自己造出来的。如今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人类在对自然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彻底理解了这些现象的本质,过去的“迷信”自然而然的也就消除了。然而,多少伟大的科学巨人们却也是上帝的忠诚的子民。因主张日心说而被迫害的伽利略,被奉为进化论的开山师的达尔文,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的牛顿,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上的造诣和成就迄今无人所及,但科学并没有使他们背离神,而是加深了他们对神的崇敬。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于是未知的世界永无边境,我们永远不可能了解一切,永远不可能对所有现象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神,或许从没有见过,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不然,神这个概念又怎么会存在于我们心中呢?
我们已看见了太阳系中月球的面貌,然而,这并不是“去看”的最终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事情,并不是去看,便能看见,甚至永远都不能看透。我们知道月球的光来自太阳光,可是光芒的源头,又在何处呢?
2013.4.21 秦雨菲
秦雨菲- 帖子数 : 1
注册日期 : 13-03-10
回复: 《去看月亮》 秦雨菲~~~~
这篇文章,雨菲想的和写的都比较大气。月亮之美,与月球之真,这二者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文章通过对这一点的思考,想到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永无止境探索的无果。科学家们对神的皈依,是这种探索探索无尽头的最大体现。那么,怎么办?我到底怎样面对这样的困境?作者思考得投入,最后没有给我们解答。也许是作者没有想清楚,她很诚实地以疑问结尾了。但是,作为一篇文章,无论如何要有一个收束。
从文章结构来说,文章有“去看月亮”的出发,却没有落回到“月亮”,这一点要注意。文章没有收住,好像没写完。建议在倒数第二段加上一段,关于自己对月亮之美与月亮之真的重新接纳。构成这样的思路:从无知无觉无疑惑(司空见惯无思考)——有知有觉产生疑惑(受到触动产生思考)——新知新觉解疑惑(经过思考产生新的认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螺旋,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一般也是记叙文的基本范式(模型)。由于这样的思维过程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在千字文中,最易为人接受,最易驾驭把握。每个同学,在构思作文的时候,都要有这样自我审视能力:我的文章,是否精心构思了一个思维的上升螺旋,较好地引领了读者的思考?
从文章结构来说,文章有“去看月亮”的出发,却没有落回到“月亮”,这一点要注意。文章没有收住,好像没写完。建议在倒数第二段加上一段,关于自己对月亮之美与月亮之真的重新接纳。构成这样的思路:从无知无觉无疑惑(司空见惯无思考)——有知有觉产生疑惑(受到触动产生思考)——新知新觉解疑惑(经过思考产生新的认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螺旋,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一般也是记叙文的基本范式(模型)。由于这样的思维过程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在千字文中,最易为人接受,最易驾驭把握。每个同学,在构思作文的时候,都要有这样自我审视能力:我的文章,是否精心构思了一个思维的上升螺旋,较好地引领了读者的思考?
沈静老师- 帖子数 : 92
注册日期 : 13-03-08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